梁山一百单八将中,最为情谊深厚、团结紧密的小团队,无疑是以鲁智深为首的二龙山七头领。尤其是鲁智深和武松这对兄弟,更是相见恨晚,情同手足,生死相依。一旦其中一人遭遇危难,另一人必定义无反顾地舍命相救,展现了真挚的兄弟情谊。
在东昌府一役中,鲁智深被号称“没羽箭”的张清偷袭击倒,形势极为危急。武松见状,立刻挺起手中的两口戒刀,奋力冲上前去,拼死将鲁智深救回,体现了他无畏的勇气和深厚的友情。而在乌龙岭之战时,武松被敌人包道乙用飞剑斩中左臂,瞬间昏厥过去。正是鲁智深怒火中烧,挥舞着沉重的禅杖冲入敌阵,将武松救出。那时武松的左臂几乎被砍断,已形同残臂,但鲁智深却夺走了他的混元剑,彰显了他们兄弟间的信任和默契。
两人最终都在六和寺落脚,不论鲁智深是真正坐化成佛,还是假借火遁之术隐姓埋名,这对兄弟始终未曾分开。相较之下,九纹龙史进的结局则显得惨淡许多:庞万春的一箭正中其马,史进摔落马下,五将急忙赶来救援,但面对山顶和两侧松树林中同时射来的箭雨,众人只得各自逃命,根本无力回救史进。
如果史进身边换成了鲁智深和武松,那结果或许截然不同。二人从不因箭雨而惊慌失措,更不会弃兄弟于不顾,他们冷静应对,或许可以避免同伴阵亡。
在通行版《水浒传》中,鲁智深和武松一向不离不弃。而据传为施耐庵原著的《古本水浒传》里,武松并未断臂,鲁智深也没有坐化,而是在宋江萌生招安念头之前便离开梁山,前往五台山修行。最终参加招安的仅剩105位好汉,公孙胜则回归了二仙山。
展开剩余79%《古本水浒传》里的梁山英雄们既未真正招安,也没有一个阵亡,他们在后半部分继续行侠仗义,惩恶扬善。而恶贯满盈的高俅和高衙内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:高衙内被鲁智深、武松等人斩首,首级献给了林冲,而高俅则被李纲奏章罢官。
夺取高衙内首级的过程中,鲁智深、武松、史进、燕青、朱仝、雷横、朱武等人各显神通,行事风格和语言妙趣横生,承接前七十回的精彩,比通行版后五十回要生动许多。
在《古本水浒传》中,高衙内并非被鲁智深的“泼皮兄弟”张三李四拿走作案工具(通行版电视剧情节),而是继续游手好闲,最终因耗尽药力,病入膏肓。
鲁智深得知高衙内在沂州府疗养的消息后,便与燕青、史进、朱仝、雷横乔装成“神医随从”潜入府内,见到“枯瘦如蜡,气息奄奄”的高衙内。燕青趁其气息微弱,出刀割下其头颅,迅速逃出正房。朱仝挟持太守出现,原来太守便是高俅的堂弟高侗,同时也是高衙内的堂兄。
高侗和高衙内两人在沂州府的身份复杂,他们是叔侄还是结拜兄弟,都无关紧要。面对梁山好汉,他们只能一个失去脑袋,一个成了人质。
燕青等四人潜入沂州府时,城内已有三十二个喽啰待命接应。然而在逃出时,三十二人被城中军兵围堵,全部落网无一逃脱。
四位好汉成功脱险后,正巧遇到鲁智深和武松率领大军赶来增援。城外的闻达与韦豹二将也赶到支援。
闻达大刀威名赫赫,一人对抗燕青和史进两人,令其气力耗尽,难以支撑;朱仝和雷横联手迎战韦豹,也未能取胜。直到鲁智深武松加入战斗,闻达韦豹才知难以抗衡,只得败退。
打退敌军后,神行太保戴宗火速将高衙内的首级送回梁山给林冲“治病”,但鲁智深仍不愿撤兵,因为城内仍有三十二个兄弟被困。
武松杀伐果断,却忍住没对高侗动手,言辞中透露对这贼太守极度厌恶:“这贼驴太守的脑袋,哪怕是一百个也都砍去。”
鲁智深单枪匹马前往沂州守敌处谈判,回来报告说,韦豹承诺三十二人未被杀害,愿用高侗交换人质。鲁智深心中挣扎,既想得到高侗,又不忍轻易放回,陷入两难。
作为梁山军的主事人,鲁智深征求众兄弟意见,武松果断回应:“一人换三十二命,值得。”
为救兄弟,鲁智深再次单骑与韦豹谈判,提出放回高侗的条件必须包括被捕兄弟安然无恙,且附加一万两银子的赔偿。
韦豹商议后,再度约鲁智深谈判,三次单刀赴会的鲁智深毫无惧色,令众兄弟深感钦佩。这位平日不善言辞的大胖和尚,展现了非凡的谈判能力和兄弟情义。
交涉时,鲁智深独自迎上,其他兄弟远远掠阵,他理直气壮地说道:“你只有一个高侗,我们却有三十二兄弟,应先放人。”
无论他的话是否有理,闻达只能从命。对于官府而言,高太守比三十二喽啰值钱;但在鲁智深、武松心中,三十二兄弟重于一切。
《古本水浒传》比通行版精彩得多,即使是“换俘”环节,众好汉依然豁达幽默。他们成功迎回三十二兄弟,放了只剩一只耳朵的高侗,并收下那一万两银子,却不肯归还高衙内的首级。史进答应放人,却只送回了半个头,留下“一只耳”作纪念,并指出韦豹谈判时并未提及高衙内的脑袋。
武松则难得地与闻达开玩笑:“这厮的脑袋早被送回梁山泊,林教头拿来当夜壶了,金银十万也换不到。”
闻达曾被武松单挑砍断马脚,差点丢了性命,面对鲁智深和史进的谈判策略只能无奈翻白眼,带着断耳的高侗灰溜溜离开。
鲁智深、武松成功救回三十二兄弟,喜中带忧——那一万两赎金该如何处置?武松机智建议:“赎金带回山寨没什么稀罕,不如拿来散给贫民,帮林教头疗病造福百姓。”
鲁智深拍板赞同:“好,就照你说的办,不多废话。”
笔者一直认为,不论《古本水浒传》是否施耐庵原著,那里的梁山好汉才是真正的英雄,尤其是鲁智深和武松不弃兄弟,始终坚守义气,才是江湖真豪杰。反观通行本后半部分,梁山好汉招安后却变得庸俗无味,成了朝廷鹰犬,令人唏嘘。诸位读者若对比两版,定会认为哪版中的鲁智深和武松更真实、更令人敬佩。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